书籍简介
该文章由W. Karamisheff撰写、王正旺翻译,商务印书馆于民国22年(1933年)在上海出版,以PDF格式发行。文章聚焦中国西北部地区的经济状况,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结构与特征。作者指出,西北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,种植业和畜牧业构成经济基础,但受制于干旱气候与交通闭塞,生产力水平低下,商品化程度有限。同时,手工业如毛纺织业虽具地方特色,却面临技术落后和市场狭窄的困境。文章强调,基础设施匮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,铁路与公路网络稀疏,导致物资流通困难,加剧了区域贫困。此外,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进一步削弱了经济稳定性,农民生活普遍困苦,债务问题突出。研究结论认为,西北经济亟需外部投资与政策扶持,以改善交通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,并加强区域内外经济联系,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全文基于实地考察与数据收集,客观呈现了当时西北经济的现实挑战与潜在机遇。
— 此简介由AI撰写,仅供参考。

作者:W. Karamisheff著 ; 王正旺譯
出版社: 商務
出版时间:民22年
出版地区:上海市
文件格式:PDF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