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籍简介
本文探討台灣傳統漢文化區域的形成過程與空間結構,由潘朝陽於1994年在臺北市出版。作者運用歷史地理學與文化人類學的視角,分析自明清時期以來漢人移民如何透過拓墾、聚落建立、宗族組織與信仰體系的移植,在台灣島內逐步建構出具有中國大陸原鄉特徵的文化景觀。文中強調,漢文化在台灣的傳播並非均質擴散,而是依託於移民的祖籍來源(如閩南、客家、粵東)形成多元且區隔明顯的文化區域,其中以泉州、漳州、客家三大族群所形成的地域文化差異最為顯著。作者進一步指出,廟宇系統、語群分佈、風水實踐與傳統教育機構(如書院、私塾)的設置,共同形塑了各文化區域的社會空間性。此外,自然地形、行政區劃與交通網絡亦影響文化區域的邊界與互動模式。研究揭示台灣漢人社會的文化空間並非靜態,而是在歷史過程中持續演變,反映人地關係與社會組織的動態互動。該書為理解台灣地域文化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框架與實證基礎。
— 此简介由AI撰写,仅供参考。

作者:潘朝陽撰
出版社: 撰者
出版时间:1994年
出版地区:臺北市
文件格式:PDF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