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籍简介
羅彤華於1996年在臺北市出版的《唐代民間借貸之研究》一書,以唐代社會為背景,深入探討當時民間借貸活動的運作機制與社會意義。該研究透過分析唐代法律文書、墓誌銘、敦煌吐魯番文書等第一手史料,揭示民間借貸普遍存在的現實,並考察其在農村與城市中的不同表現形式。作者指出,借貸關係多建立於親族、鄰里與鄉黨之間,信用基礎深厚,且常以口約為主,書契僅為輔助。同時,該書探討了高利貸現象、債務糾紛的處理方式,以及官府對民間借貸的干預程度,顯示國家法規與民間習俗之間存在既合作又矛盾的互動。研究亦發現,女性、僧道等群體亦參與借貸活動,反映唐代社會經濟參與的多元性。此外,書中分析利息率的變動與物價、年成豐歉的關聯,凸顯借貸行為與自然經濟環境的緊密連結。該書為理解唐代基層社會的經濟運作、人際網絡與法律實踐提供了重要視角,是研究中國古代民間金融與社會史的重要學術成果。
— 此简介由AI撰写,仅供参考。

作者:羅彤華撰
出版社: 撰者
出版时间:1996年
出版地区:臺北市
文件格式:PDF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








